請您看一看Scholastic製作的這段短片,六歲的Scotty創作的故事,如果這是一個台灣的孩子,他所面對的大人,無論是家長或老師,會說什麼?
這是美加地區六歲孩子常有的創作模式。
我相信,在大多數的狀態下,寫出這故事的孩子如果生在台灣,會面臨老師或家長糾正文法和拼字錯誤的窘境。
我想請大家思考一下,六歲這個年紀,是創作故事本身比較好玩?還是文法正確、拼字正確比較好玩?那一種是孩子真正關心的?
我在加拿大朋友家看到的孩子作品,滿滿都是這樣的拼字,但他們的作品不但沒有被要求修正,還被父母認真的放在畫框裡,在家中各處到處掛,因此我才能輕易看到啊!
你可知道,在台灣,Phonics學得好的孩子也會這樣寫故事?甚至,Phonics學得越好,越容易這樣寫字。(在故事喵長大的孩子,大約6~9歲時,會在自由寫作時出現這樣的能力。)
開始學習閱讀之後一段時間,也會開始寫故事,孩子創作自己的故事,不在乎拼字錯誤,這樣寫,會很糟嗎?
在書寫故事的過程中,我最享受的是孩子的創意,我手寫我口,能說出來的故事就寫得出來,我希望他們很有勇氣地用自己知道的有限的字,寫出自己的故事,沒有對錯,就是勇敢的寫出來,這才是寫作的樂趣。
誰會喜歡看到滿江紅的草稿?被圈出一堆錯誤的故事,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樂趣嗎?基本上小蜜老師閱讀孩子的作品,幾乎不主動糾正文法或拼字錯誤的(註)。
不糾正,可以嗎?孩子會不會永遠地錯下去呢?
你覺得影片中創作故事的Scotty是否會永遠這樣拼字呢?
事實是,孩子在大量地聽故事、讀故事後,可累積一定的「語感」,也就是孩子從閱讀中認知(發現)到一些基本文法,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一旦有了語感便是孩子自我修正能力的開始,他們開始有能力寫出「讀起來比較對」的句子。大量聽讀也會累積足夠的語料,讓孩子不用背單字就能把故事越寫越豐富。
重點在,生活中是否累積了足夠的聽讀經驗?聽讀量夠了嗎?
如果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語感發現自己的錯誤,那麼要求孩子拼字正確、文法正確之前,先增加英文聽讀量吧!
(聽什麼?聽故事。)
(讀什麼?讀故事。)
小蜜
點此觀賞影片:Can a 6 Year Old Write a Complete Story?
註:拼字不糾正的部分,指「聲音正確但字母拼錯的字」,從影片中的字來舉例說明:
1. Knight這個字對孩子來說比較不容易記,但是學過Phonics就知道nite或night,聲音是一樣的,也使用了正確的發音規則,因此這樣的字就可以先不糾正;反之,如果隨意地拼成net, nit,聲音根本不同,這時我才會引導他們用聲音思考比較可能的拼法。(不會直接告訴孩子是 k-n-i-g-h-t 。)
2. What這個字是sight word,不符合發音規則,如果孩子寫成wut或wot的話,聲音類似,可以不糾正;如果拼成hat或want,那就需要提醒。我的提醒方式,比較可能是請他們在故事裡找出同一個sight word,觀察自己哪裡寫錯了。(大量練習過sight word readers的孩子,就很容易找到資源來幫助自己。)
3. back寫成bac,或horse寫成hors,我不糾正;back寫成bek,或horse寫成hose,就會用聲音引導。
在故事喵,我們用很長的時間,去發展完整的拼字能力,一旦具備這個能力,孩子便能輕鬆應付學校的背單字要求了。有能力帶領孩子進入閱讀的家長,或有心帶領孩子從大量閱讀進入自由寫作的老師,不妨也放鬆心情,先欣賞孩子的天馬行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