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Ryan來台北當我的一週兒子,最後一日我忙著整理行李,Ryan把握機會在教室玩。
寒假計畫蠻成功的,我和妹妹Hazel很開心。
我終於放下心來。
我曾擔心Ryan被阿公阿嬤寵壞,在爸媽面前有時任性、撒嬌,也會說乾媽規矩好多,但有時我又能看見他如我期待的懂事、有禮,我一直疑惑著,從小到大的教導,這孩子是否能判斷不同場合該有不同的表現呢?
經過這一週,我觀察到Ryan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至少他能知道大人的期待,並且會嘗試做到。那麼,我應該能期待他在團體裡也能這樣表現。那,在阿公、阿嬤面前,就偶爾任性一點也無妨吧!
平日的身教言教還需要時間來印證,一直相信著合理的教養態度不一定短時間能看見成效,等孩子年紀更大一點,更能掌握自己的行為時,他會表現出來的。
我真正放心了。
我知道Ryan只要遇上懂孩子的老師,願意等候的老師,慢慢講理的老師,他就能在團體中表現出自己(與在家人面前稍有不同的自己)。
回顧這個星期的經驗,我使用了哪些策略讓Ryan每天都像小天使一樣呢?(除了少數幾個沒電的時刻~)
1.
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秩序,不喜歡驚喜,所以如果能提早跟孩子談論、計畫即將發生的事,也知道我們對他的期待,孩子通常會樂意表現合理的行為,但前提是大人的期待是合理而且是孩子能做到的,因此,我們在談期待的時候,必須將孩子的年紀、氣質和能力考慮進去,想想孩子是否能做到。
剛開始設定的目標不要太複雜,簡單可以讓孩子專注,在孩子盡力做到後,一定要加以稱讚,通常小小孩是樂於與大人合作的。
2.
要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穩定的作息,孩子需要很有精神地來應付這個多元的世界呀!沒電的時候,連大人都會表現失常,何況是孩子呢?
要每天作息正常的確不容易,這個星期中間有一天發生了「沒電事件」,讓我學會一件事:孩子「沒電番」的時候,不用說道理,東西收收,盡快將孩子丟上床就對了,可以告訴孩子、也告訴自己:「明天睡醒再說!」
通常第二天醒來,充足的睡眠就換回你那天使般的孩子了。
3.
孩子有符合期待的表現時,可以酌予獎勵,但不要給予物質獎勵(例如:糖果、看電視...),找出能使他印象深刻且感受成就感的獎勵(例如一項孩子喜歡的活動),而且要說到做到。
有一天Ryan獲得的獎勵是「泡泡浴、泡到飽」,呃~就是泡到他高興為止,他真的泡了40分鐘呢!穿衣服時他的表情很滿足,我知道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是未來我們引導孩子面對挑戰的本錢。
4.
小男孩每天都是活力充沛的,儘可能每天都安排一些動態活動,我稱為「放電活動」,放完電,準時上床充電就是很容易的任務囉~^^
一週媽媽,成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