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時候,喜歡跟孩子互動,聽他們天馬行空的回答,配上稚嫩的聲音,真是天籟!

 

 IMG_5290.jpg      

【圖說:小小腦袋聽著不熟悉的語言,心中正進行著觀察、猜測與思考的練習】

 

可能因為我說的是英文故事,每當我問問題時,總會有大人忍不住在孩子的耳邊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後催促著他們趕快回答老師。其實我與孩子之間關於故事的互動,重點不在標準答案,事實上也沒有標準答案,這樣的問答主要是引導孩子的觀察與思考,所以老師要聽的是孩子們心裡的答案,而不是標準答案啊!

 

因著年齡的不同,孩子聽見老師的問題有不同的反應,大約兩歲左右的孩子,個性活潑的可能會直覺地回答他心中想到的,也許那跟老師的問題一點關係也沒有,也許是老師的問題或圖畫上的某個元素讓孩子聯想到了生活中的什麼,然後他就說出來了,聽來有點好笑的答案,其實是老師很欣賞的,因為,孩子思考了、也連結了他的生活經驗;個性較為害羞或保守的孩子,他可能只會在心裡思考,他可能需要想久一點,他也可能選擇不說出來,通常老師願意等候孩子一下下,即使他沒有回答我,那個一下下的「等待」,就是一個留白,一個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那個一下下其實非常珍貴,當沈靜的孩子跟環境、同伴與老師更加熟稔之後,他蓄積的勇氣就足以支持他表達想法,如果大人輕易地打斷了,那想法也許不會再被表達出來。

 

當我對兩歲的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期望得到答案,我希望看見孩子開始思考與觀察的眼神,那個當下,教室裡的聲音可能是靜默的(大人通常害怕靜默),但孩子們就是需要那樣的空白;有時候媽媽急於告訴自己的孩子,那答案就在安靜的空間裡四散,所有的孩子都聽見了,也懷疑自己心裡的答案可能是錯的,或者覺得不必思考了,於是費心培養的氣氛就不見了,老師只好將故事繼續下去...,臉上即使充滿微笑,有時心裡卻滿是無奈~

 

觀察、思考和表達是一個非常細膩的過程,需要時間慢慢養成,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大人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等待孩子觀察與思考,急急地就給予大人觀點的答案,以為提供正確答案是爸爸媽媽的義務,那麼孩子將來就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他得依賴別人告訴他「標準答案」,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而你常常必須忍住朝著他的頭拍他一巴掌大吼:「怎麼不用你的腦袋想想!」的衝動時,也許你該回想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沒有給予他足夠的時間,讓他用他的腦袋想想?如果你的孩子還小,那麼我想邀請你試著學習等待,試著不擔心孩子怎麼回答得比人家慢,試著不去希望孩子的表現是第一名,試著別把自己內心的挫折加諸孩子,那麼有一天,你一定會等到一個來自孩子的真心、一個可能連媽媽都想不到的答案,你可能會很訝異,原來我的孩子在默默觀察中,已經成長了這麼多;如果沒有等待,就會失去這樣驚喜的機會,多可惜!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在教室裡努力的一切,常常是好多年以後才能見到成果的,與這個世界的急速要求成果相悖,當那緩慢卻甜美的果實出現,那時也許孩子早已不在我身邊學習,那時也許大人並不會知道孩子在故事喵裡存進腦袋的東西,已經開始被提取,用來幫助他學習,那時也許被稱讚的老師不會是我,但我還是願意為孩子們做這樣的努力,我願意在他們幼年的時候當一個重要的大人,即使他們自己不知道。

 

但我是幸運的,因為還是有不少孩子一直跟在身邊學習,他們讓我看見,看見大人的等待多麼珍貴,看見等待在孩子的學習生涯裡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孩子會讓你看到成長,他們茁壯了的腦袋便可以負荷更艱難的學習與挑戰,當然,這些都在「喜愛」的堅強後盾下才有可能實現。教室裡有一個孩子,靜默了一年多,後來他是同年齡裡猜測能力最好的孩子,這樣的猜測能力也幫助他在其他的英語教室裡有更好的表現;教室裡有另一個大孩子,跟我一起閱讀三年,我始終小心呵護她對閱讀的喜愛,不用文法學習來驚擾她,我知道她終會走到那個適合的年齡,那個大到願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去挑戰艱難功課的年齡,後來,她真的做到了。

 

當一切水到渠成,學習才會是事半功倍的。

 

你願意跟我一起,學習等待的功課嗎?

 

小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蜜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