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幼兒的父母們,請想一想:您孩子的快樂時光只到4歲、6歲、還是8歲嗎?我這篇文章會談到比較多的"未來"。文章很長,希望您有耐心慢慢讀、細細想...)


先來談談書的選擇:


現今外文書店能提供的各式各樣的幼兒童書實在精彩,有心的父母們大可以不必按照任何人的書單來選擇,很重要的幾個選書的原則大概是這樣:

*自己或孩子看了就愛不釋手的童書~這是第一要件!!

*為剛開始接觸英文童書的孩子選擇圖大、字少、看圖便能猜出故事的圖畫書。

*孩子有一些些猜測能力和聽英文故事的經驗之後,可以選擇重複性、或堆積性的內文,還是要有很多很多的圖畫,每頁的文字仍然不多。

*當孩子對於英文的理解力大幅提升之後,便可以進入較長的故事,也就是句子較有變化,劇情稍微複雜的童書。(這部份可選擇的就多了,從短一點的故事開始,慢慢增加劇情的長度和複雜程度即可~)


以上幾點提到的童書是指圖畫書(也就是繪本、Picture Books),也就是圖畫與文字同樣重要、或比文字更重要的童書,這類繪本裡的圖畫部份常常有許多細節,隱含著更精彩的故事,雖然文字裡沒提,但經過親子一同仔仔細細的觀察與討論後,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閱讀樂趣。而圖畫書裡的圖畫能提供孩子比較良好的美感經驗,使他們在無意間提升了藝術的鑑賞力與觀察的能力。


至於"讀本",英文稱為Reader,通常是以文字為主,圖畫僅有"插圖"的功能,例如An I can read系列,比較適合已學過Phonics,有能力拼讀,並且能順利朗讀Phonics Readers的孩子,作為從Phonics readers 往Chapter readers的銜接練習工具。讀本的圖畫往往藝術性不夠,不適合取代圖畫書,而讀本的句型會依照Level來設計,逐漸加深,是提供給孩子獨立閱讀的良好工具,我通常是將他們當成學齡階段英文閱讀的教材,較少使用在幼兒故事課程(除了極少數特殊目的的使用之外)。


至於中文圖書的選擇方式以及推薦的書目,國內已有許多資源,更是不需要完全按照任何人的書單來採買了,這部份我就不多談囉~


再來談談逐句翻譯的英文共讀方式:


我不否認,照三餐餵孩子吃逐句翻譯的英文故事,可能有些看來不錯的英語學習效果,但我總覺得學齡前的孩子除了學習英文,還有更多重要的生命經驗待他們去發掘與體會,因此,我不會想給自己的孩子這種"改良式的填鴨教學",我寧可給他們多一點嘗試與猜測(猜錯)的空間,讓他們自己發現真相,自己在心裡做修正。(不是只有成人清楚看見或聽見的標準答案才叫學習。)

逐句翻譯可能使孩子依賴你的解釋與翻譯,那麼由孩子的眼光出發的有趣觀察與想像,可能會因為被忽略而提早消失;孩子也可能會依賴"標準答案",並且在將來的學習過程中害怕犯錯,不敢輕易嘗試,他們也會提早喪失與生俱來學習語言的"自我修正"的能力,因為他們會依賴父母或老師的糾正。

在教學多年的經驗裡,我觀察到許多沒有在學習過程中被鼓勵「猜測與嘗試」的國小學童,會在英文寫作的時候不停地犯同樣的錯誤,無論老師提醒幾百遍,孩子似乎沒有自己發現錯誤的可能(幾乎可以用不知不覺來形容),因為他們沒有觀察的習慣,對語言的敏感度較低,也沒有寫出精彩故事(文章)的動機,反正寫錯了老師會改嘛!等老師圈出來再改就好了!或者他們在自由寫作時,根本寫不出東西來,因為不敢寫沒有把握的句子,因為誰都怕那種"滿江紅"的可怕感覺。<在下面的文章裡我會將這種孩子稱為"前者">

而一開始接觸英文閱讀或英文故事時,就被鼓勵猜測與嘗試,沒有被積極糾正錯誤的孩子,卻對自己的錯誤較為敏感,很容易在字裡行間(尤其朗讀自己作品的時候)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因為他們習慣自己觀察和聆聽,也沒有依賴成人幫他們指出錯誤的習慣。他們也可能比較敢亂寫一通,洋洋灑灑地寫出一小段故事來,因為老師根本不強調一定要寫文法正確的句子。<在下面的文章裡我會將這種孩子稱為"後者">

我在教前者時,總是要花費好大一番工夫,才能說服他們"亂寫一通"是可以被接受的,沒有嘗試哪來的學習?我也得花更多的工夫才能重新培養他們自我修正的能力,但是我也必須承認,越慢被鼓勵「嘗試錯誤」的孩子,這樣的訓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教後者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比較可以忍受雖然不是每一句都懂,但是大概猜得出來意思的故事,甚至可以說他們懂得享受「不太懂」、或"可能是這樣"的故事樂趣。我也發現剛開始隨便寫,而且沒有被逐一糾正錯誤的孩子,在一段時間適當的閱讀引導後,可以自己發現錯誤,並逐漸減少錯誤。

或者我不應該說他們會「自己發現錯誤」,因為他們並不會回頭去檢查自己的文章,卻會在之後的寫作裡慢慢「減少」同樣錯誤的次數。很妙的一個發現!

因此,在上文裡,我會將「逐句翻譯」式的共讀視為一種「改良式的填鴨教學」。成人們可能很快地看到英語學習的成果,但在「學習態度」上,卻可能養成難以修正的不良習慣~依賴與被動;相反地,鼓勵孩子猜測與嘗試,不積極糾正錯誤的情形下,雖然英語學習的效果可能出現得比較慢,但在整體的英語學習態度上,卻有比較好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後者也許在短期內英文成績不如前者,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卻大大地優於前者,以致於能支持往後更困難的學習,也因此在往後的成績表現上不會一直落後。

大人們請回頭想想自己的學習歷程,對一件事情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是否才是能堅持到底的關鍵呢?而你希望一個課程帶給孩子的樂趣是短時間的快樂嬉戲,還是長時間的興趣培養呢?

讓孩子快快樂樂的學習常常是現代父母的最大期望,但快樂的學習並不代表是輕鬆的學習,學習到了某個階段,當難度加深之後呢?當語言的學習難度提升到必須"study",而不是只有"play"的時候呢?

我相信有自信心的孩子能靠著興趣的支持,勇敢地接受挑戰,而他們的樂趣不會因為困難而急速消失,相反地,會因為成就感而加深。(這正是我自己不斷學習的動力,也是我在教室裡實際觀察到的現象,孩子們有時能接受的挑戰超過我預期他們能承受的強度,每當這時我總是充滿驚喜!)

而那些早早就贏在起跑點,卻沒有自發興趣的孩子呢?在接受挑戰時卻忽然發現快樂已經被抽離,剩下的只是越來越困難的功課的孩子呢?回頭望望父母,"希望你快樂"的笑容似乎被"你應該好好用功"的沈重期望給取代了,沒有興趣的孩子在書桌前坐下來努力用功,該憑藉著什麼去渡過難關呢?這時候他們還是快快樂樂的學習嗎?

現在父母難為,又希望孩子快樂,又怕孩子輸了...

其實您只要靜下來想想,我希望孩子習得的是什麼樣的能力?是一種知識、一項技能,還是一種態度?學習是一條漫漫長路,可能跟一輩子一樣長,將眼光放遠一點,擔心少一點,也許會看見比較清楚的答案。孩子不是我們的替代品,他們並非來完成我們無法達成的任務(我的英文不好,我要我的孩子英文呱呱叫...)

在故事喵裡我希望帶給孩子的是一種學習的態度,還有一身"就算離開小蜜老師也能有用"的學習方法,我不要孩子只能跟我學英文,我希望孩子們即使只跟著我一年、兩年或一學期、兩學期,在這一段時間裡培養起來的好習慣也能陪他很久很久,我不希望他們沒有老師提點就不知該怎麼辦,我希望他們會勇敢地在其他的英文課堂上試試看從我這裡學到的。

我希望父母不要時時糾正孩子的英文,不要幫他們檢查英文句子或拼字,在他們還來不及想一想、猜一猜的時候,就急著在耳朵旁邊提示中文正確答案,不要怕孩子猜錯,不要怕孩子是教室裡表現最差的,不要怕孩子怎麼只觀察不說話...

因為現在最差不表示以後最差,因為不說話不表示他沒在學,因為你幫孩子翻譯他就不會自己想一想、猜一猜,因為沒有猜錯、就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從老師的肢體、表情;從故事的進行;從圖畫裡的細節去找出可能的正確答案來修正自己的猜測。常常跌倒的孩子將來可能走得最穩,而且還不怕跌倒!

如果您幫孩子檢查或修正句子,那他就不會自己檢查,老師也不會知道您的孩子在這些部份還需要再聽一遍;您在耳旁提示的中文可能干擾了孩子的猜測,也干擾了老師的觀察,因而減少了老師再多給一點提示的機會;時時糾正孩子可能使他們不敢嘗試說說看、寫寫看,或者,索性都不做了...別忘了,孩子有時也很叛逆。

您還記得剛學走路、第一次騎腳踏車或初學溜冰的模樣嗎?跌倒再爬起,應該是必經的過程吧!我相信不怕跌倒、一次次勇敢爬起再嘗試的孩子可以學得更快更好~所以,在英語的學習路上,請別怕孩子猜錯、寫錯、說錯,鼓勵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請耐心地等他吧!

閱讀佔著我生命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寫作也是,離開學校後我從來沒有停止寫作與閱讀,有時我很認真地思考,會驚訝於這兩件事帶給我的樂趣竟可以這麼長久,多年前當我教學碰到瓶頸的時候,我很認真地問自己,究竟為什麼喜愛教學?我究竟能帶給孩子們什麼?

我追尋了好一陣子,試過好多方法,聽了很多課,也讀了很多書,最後我聽到自己心裡很清楚的聲音,我希望帶給他們的就是這種樂趣,這種可以維持一輩子的樂趣。

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我的英文也不是我所認識的英文老師裡最好的,甚至教室裡有些爸爸媽媽的英文都比我好,學歷比我高,但是學習語言是我這輩子不曾停止的一種學習,而且一直伴隨著的是那樣濃烈的學習樂趣,我很清楚的是我為什麼能一直這樣熱切的學習著,我也很清楚我一路上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的,我更清楚的是我不會停止進步,會一直不斷前進......。


我不知道您的孩子來到故事喵後,英文是否能考一百分,會不會贏在起跑點,老實說,我也不是十分關心。我在乎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他們有沒有犯錯的勇氣,他們用什麼方式學習,他們具備了自我修正的技巧嗎?他們是否能如同我一樣,持續地享受著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我在教室裡盡可能地觀察他們的需要,我期許自己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協助,而不是過多的糾正。



Michel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蜜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