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一場故事,其實是一段絞盡腦汁的超時工作。(順便聊聊我最近在忙什麼?)


每次說故事之前,總是要做許許多多的準備,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問自己,這場故事的場合在哪裡?對象是誰?

先想好了這兩個先決條件,才能決定接下來的story plan。

混齡的、分齡的;密閉空間的、開放空間的;單場的故事活動、延續性的故事活動、延續性的繪本教學課程;小小孩、中小孩、大小孩;有英語基礎、沒有英語基礎......

這些都會影響到選擇故事和做故事計畫,我是一個喜歡凡事都計畫好再做的人,所以我的每一堂課都有一個單獨的lesson plan,每個故事也有獨立的story plan。

我喜歡針對不同的孩子團體設計課程,延伸活動也自己設計,整體的大綱也許不會常常變動,但實際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都會依據團體的特質再重新修正,加入一些不同的想法、針對不同的狀況做不同的設計。

最近受到不同單位的說故事邀請,我有時候會站在家長的立場想一想這些事,也就是說,同樣是小蜜老師說故事,每個單位的收費又不一樣,那家長們該如何選擇呢?

所以我想,我可以聊一下我自己準備故事活動的心路歷程,給有興趣的人做參考。

因為不同的人數、年齡等等的組合,不同的場地與環境,不同的單位提供不同的硬體與軟體支援,通常也會給老師不同的目標,所以每一場故事都要單獨來設計,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講同一個故事的時候,會使用的技巧、延伸活動、與孩子互動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比如說:使用英語的程度與比例會不同,延伸活動的設計方式會不同,與孩子們的互動方式會不同,搭配的童謠律動會不同,要純粹享受故事還是加入一些教學的元素......,這些那些都因為我還沒有自己的一塊天地,可以完全照自己的意思設計,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我盡量配合主辦單位的需求來設計我的故事時間。

像長期的分齡故事課程絕對與單場的混齡故事時間不同;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與兩個小時的故事時間,進行時的步調與氣氛當然會不同。老師會因應不同的環境與對象調整story plan,同樣的,對小朋友來說,有固定的場合、固定聽故事且年齡相仿的玩伴與沒有固定場合、玩伴時,整個吸收力、理解力、專注力及給予回饋的程度也會不同。

而我最近邀約的單位需求十分不同,要準備許多不同的故事計畫,於是我得絞盡腦汁超時工作了。


我一直都希望也主張六歲以前應該只需要聽故事、玩遊戲、聽唱童謠就可以了,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學習"的壓力,但是一面教英文、一面說故事的這幾年,我看到也聽到許多家長的聲音,我知道,你們處在這樣的潮流裡,自己也得堅強才能承受與眾不同的選擇的壓力吧!(比如說,選擇不在乎孩子先輸在起跑點,堅持給孩子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就是一種與眾不同。)我也知道,承受壓力的你們,有時候也希望孩子在擁有快樂童年之餘,是不是也可以學到一點點東西,不要先輸得那麼多呀!我知道。因為我有個將近三歲的乾兒子Ryan,我將他視為己出,所以我有相同的疑問與猶豫。

所以,雖然我自己是比較認同故事時間應該讓孩子們單純享受故事就好,但是有時候我會思考在非母語的說故事時間裡,不懂英語的孩子是否能單純享受故事?長期的故事課程我們可以讓孩子用聽故事、猜故事、修正猜測等等的過程來自然地學習這種外國語言,如果是偶爾聽聽故事的話,是不是一定要堅持聽全英文的故事呢?(這裡全英文指的是包括暖身及延伸活動都不說中文。)我也在思考,在非長期課程的故事時間裡,聽外國語言的故事時,到底該加入多少教學的元素才能讓孩子了解故事,又能享受故事,而不致流於教學掛帥呢?

我比較贊成的方式是這樣的,說故事時用全英文,但是延伸活動時適時地使用母語溝通,在整個說故事的過程中,都應該尊重孩子使用母語的權利,我相信這是很適合台灣環境的一種折衷辦法。我自己偏愛這樣的方式,但有時還是得配合主辦單位的要求使用全英文。

很可惜地,不是所有家長都明白母語的重要性,我最近聽到某位家長抱怨著某個書局的故事時間不是全英文(非長期固定團體),他說希望孩子在短短一小時的時間裡,浸泡全英文環境就好,懂不懂都沒關係,就是不可以使用中文。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放入英語教學元素的想法,以及要如何呈現,是一種藝術,有些說故事者會認為完全不應該有教學的影子,我自己則不那麼堅決地認為不應該,畢竟在讓孩子享受故事之前,有一些適當的引導與思考,總是能有點幫助,尤其在單場的故事時間裡,如何讓孩子很快懂得重點字的意義以了解故事內容呢?選擇故事書很重要,引導觀察插畫也很重要,而我也喜歡用圖片、實物、手勢先給孩子一些些概念,或者用中文先跟孩子們聊聊與主題相關的生活經驗。當然,教學元素最好點到為止,也就是能幫助孩子了解故事為原則,然後就應該讓他享受故事的本質與內涵,就算是英文故事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解釋了。


如果太過強調孩子有沒有"學會英文",比如說聽完故事還有學習單、還要考試,或爸爸媽媽不停地問有沒有聽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你懂嗎?這樣聽故事就太辛苦了!就好像看完一齣連續劇還要寫張考卷一樣的煞風景!

拉哩拉雜地寫了好多,竟然忘記要吃晚餐了,這些像是自言自語的文字,其實就是最近縈繞在心上的想法,藉著這樣的思考過程,會有更清晰的結果。分享了我準備故事時的心路歷程,其實也想與家長們分享的是,在帶孩子去聽故事之前,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希望故事時間帶給孩子的是什麼,然後,該選擇什麼樣的故事課程應該就逐漸清楚起來了。

好啦,該去吃晚餐(宵夜)了,晚安!

Michel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蜜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